
鑄魂 、強根
育人 、樹形
廣西柳(liu)(liu)州(zhou)鋼(gang)(gang)鐵(tie)(tie)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柳(liu)(liu)鋼(gang)(gang)”),一(yi)艘緊跟鋼(gang)(gang)鐵(tie)(tie)工業(ye)發展(zhan)潮流(liu),向海行(xing)進的(de)(de)鋼(gang)(gang)鐵(tie)(tie)巨(ju)輪。經過60多年的(de)(de)積淀,柳(liu)(liu)鋼(gang)(gang)已(yi)發展(zhan)成為(wei)我國(guo)華南、西南地(di)區乃(nai)至泛北部灣經濟(ji)圈特(te)大型的(de)(de)鋼(gang)(gang)鐵(tie)(tie)聯合(he)企(qi)業(ye)
廣(guang)西柳州鋼(gang)(gang)(gang)鐵(tie)(tie)集(ji)團有限公司(簡稱“柳鋼(gang)(gang)(gang)”),一艘緊(jin)跟鋼(gang)(gang)(gang)鐵(tie)(tie)工業發(fa)展(zhan)潮流(liu),向海行進的鋼(gang)(gang)(gang)鐵(tie)(tie)巨輪。經過60多年(nian)的積淀(dian),柳鋼(gang)(gang)(gang)已發(fa)展(zhan)成為(wei)我(wo)國華南(nan)、西南(nan)地(di)區乃(nai)至泛北部(bu)灣經濟圈特大(da)型的鋼(gang)(gang)(gang)鐵(tie)(tie)聯合(he)企業
鑄魂 、強根
育人 、樹形
防(fang)鋼(gang)(gang)基地(di)項(xiang)目是(shi)國(guo)家鋼(gang)(gang)鐵(tie)(tie)工業(ye)布局(ju)戰(zhan)略性調整的重大項(xiang)目,也(ye)是(shi)廣(guang)西推動冶金(jin)工業(ye)二次創業(ye),推動工業(ye)高質(zhi)量發(fa)展的重大工程(cheng),對柳鋼(gang)(gang)集(ji)團打造“一體兩翼(yi)”鋼(gang)(gang)鐵(tie)(tie)版圖和(he)百年新基業(ye)具有重大意義。其中,煉鐵(tie)(tie)廠(chang)1號(hao)、2號(hao)高爐工程(cheng)作(zuo)為柳鋼(gang)(gang)集(ji)團防(fang)鋼(gang)(gang)基地(di)建設(she)至關(guan)重要的一環,建設(she)過程(cheng)中承受著難以想象的壓(ya)力和(he)困難。
然而,不到兩年時間,從一片荒蕪到廠房林立,從打下第一根樁基到高爐穩順生產,柳鋼人以錚錚鐵骨啃下項目建設中的無數“硬骨頭”,用激情和智慧創造了高爐建設史的傳奇,書寫了翹首行業的“柳鋼擔當”“柳鋼質量”“柳鋼速度”“柳鋼奇跡”。
鐵骨錚錚,實干擔當驚艷“柳鋼力量”
“克服一切困難,保證完成高爐建設任務!”兩年前,面對一片荒蕪的爛泥地,廣西鋼鐵煉鐵廠廠長莫朝興毅然立下“軍令狀”。當時,廠區內長滿了齊人高的雜草,軟爛的灘涂地接連成片,由于害怕陷入泥地,工作人員甚至不敢開車去勘探工地,只能手握指南針,在一片雜草叢中穿梭探查,肚子餓了,就拿著隨身攜帶的面包就著溫開水對付。用莫朝興的話說,一天下來,大家疲憊不堪,渾身都是爛泥巴,一個個累得躺在地上不想動彈。
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人員經過連續勘探、溝通和協商,高爐圖紙、規劃等一系列工作快速推進。圍繞著“一切以高爐建設為中心”的目標,高爐建設很快就進入了高速運轉的狀態,各部室、單位、工序幾乎在一瞬間就拉開了決戰的序幕。
“那段時間我們和廠家相互博弈著。”安裝第一批10多件高爐冷卻壁時發現設備存在質量問題,設備點檢兼安全員文軒和同事們在廠部的安排下第一時間趕到遼寧設備廠家監制冷卻壁生產。當時,生產廠家不僅制造慢、發貨慢,而且態度蠻橫,基本處于催一下動一下的狀態。為了趕上建設進度,文軒和同事們索性住進了廠家,在廠房內監制生產,要求廠家按照技術協議嚴格對工藝鑄造、打磨、精修加工、打壓等各道工序進行生產管控,一旦出現設備問題當即要求不過夜解決。經過連續五個多月24小時不間斷“人盯人貼身”監造,廠家后面交付的900多件冷卻壁無一出現質量問題。
“一開始設計方怎么都不愿意承認問題,還說我們無理取鬧!”在高爐砌磚過程中,高爐值班工長李滿杰和同事們經過反復討論研究后發現設計圖紙存在問題,他們據理力爭和設計方“大吵”了三天,后來設計方專家組經過現場勘察研究后,發現設計圖紙確實存在問題,最終和現場職工一起完善圖紙。
“砌筑高爐爐缸的安全石墨墻是我這輩子做過最辛苦的工作!”高爐值班工長黃良鵬清楚地記得,當時,施工人員和質量監督人員都要先從塔吊平臺鉆進狹小的鐵口,然后通過直聳的梯子到達爐底,漆黑的爐子內極其悶熱,即使口干舌燥也不敢多喝水,生怕上廁所耽誤建設時間,經常一干就是五六個小時,完工出來時像塊木炭一樣,全身黑漆漆的。
……
自1號高爐開始建設以來,煉鐵廠就彌漫著“打雞血”一般的生產建設氣氛。在晝夜施工、戰風斗雨、連續作戰的同時,柳鋼人也用意志力贏得了時間和尊重。
高爐爐缸炭磚是從德國進口的材料,價值高且對砌筑的要求也很高,一旦出現問題對高爐造成的影響不可逆,傳統的電動葫蘆吊裝炭磚容易造成損壞,現場管控人員便在電動葫蘆上加裝一個手動葫蘆,提高和改進吊裝的精度,獲得外國專家的高度認可;石墨墻和冷卻壁間配合大小不均,現場管控人員發散思維,通過打磨石墨墻的小炭塊使之更好地貼緊冷卻壁,不僅保障了工程質量,還節省了建設時間;高爐內粉塵較多,影響工作視線和職工健康,便自主改造軸流風機使之起到吸塵器作用,大大提高了工作環境和工作效率;高爐烘爐噪音過大,便自己制作降噪器改善工作環境;系統總的聯動調試,各總包單位排了3個月時間,煉鐵人通過優化并主導調試過程,僅用了1多個月時間即完成調試工作……
“我們都在掛圖作戰,倒排工期!”莫朝興介紹,每一個建設者都在爭分奪秒、搶抓進度,大家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全力沖刺,也正是在這種“白加黑,五加二”的全力拼搏下,建設者們克服暴雨、高溫、臺風、疫情等惡劣條件和重重挑戰,交出了一份份亮麗的成績單。
——2018年11月20日1號高爐本體基礎開挖;
——2019年3月15日1號高爐爐殼開始安裝;
——2019年5月5日1號高爐冷卻壁開始安裝;
——2019年9月17日 1號高爐五通球吊裝就位,標志著1號高爐本體主要結構已基本建設完成;
——2019年12月26日1號高爐熱風爐試點火;
——2020年4月1日1號高爐熱風爐正式點火烘爐;標志著1號高爐投產進入沖刺階段;
——2020年4月7日1號高爐的“心臟”3號鼓風機機組完成試機;
——2020年5月8日1號高爐通過鼓風機送風烘爐;
——2020年6月22日1號高爐裝入第一批正常料;
——2020年6月24日1號高爐送風點火正式開爐;
——2020年(nian)6月25日1號(hao)高爐順(shun)利出鐵;
1號高爐熱風爐從土建基礎到竣工共歷時249天,創造了同類頂燃式熱風爐用時最短的施工紀錄;從1號高爐開工建設到試點火烘爐僅用13個月,刷新全球同級別大高爐建設史……柳鋼人用實干和擔當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在幾乎所有人的眼中,最緊張、激動人心的時刻便是在開爐到出鐵時的那段時間。
“開爐前裝料過程持續了34個小時,我們連續實時跟蹤了34個小時,”李滿杰印象深刻,2020年6月22日晚1號高爐裝入第一批正常料時,他們所有16個正副值班工長全神貫注地跟蹤上料。當時,由于新系統剛帶料使用稱量存在誤差,導致入爐的石灰石不足。通過及時溝通,調試人員第一時間解決了問題,最終成功完成上料。“當時大家的心都是懸著的,現在回想起來都心慌慌的。”李滿杰回憶說。
有著同樣感受的是設備點檢兼安全員宋育熠,他清楚地記得,當時,從柳州本部來了很多人支援建設,從車間主任、爐長、書記到班長,“幾乎所有能調動的骨干都過來了!”宋育熠介紹,在開爐之前,有不少專家認為1號高爐暫不具備開爐條件,但廠領導在反復論證后,最終有擔當地拍板堅決開爐。當天,從領導到一線職工,大伙兒的精神都是緊繃著的,盡管已經做好了能做的一切準備,但大家仍心存疑惑:1號高爐是否能穩順生產?直到凌晨時分紅火的鐵水從鐵口涌出奔流在鐵溝中,大伙兒才長舒了一口氣,懸著的心才稍微放下。
“要說高爐建設的功勞,這絕對是集聚了全廠之力的,也是集聚了整個柳鋼乃至自治區力量凝聚而成的結果。”莫朝興介紹。工程建設尤其是疫情期間,自治區主要領導多次實地走訪調研,傾力指導、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困難,讓我們倍感振奮和感動。
高爐巍巍,“柳鋼奇跡”仍在書寫
廣西鋼鐵煉鐵廠1號高爐平臺前,工作人員來回穿梭忙碌,奔流的鐵水順著鐵溝有序流淌,一派欣欣向榮的生產場景。
“1號高爐生產特別穩順,開爐后極短時間內鐵水即滿足送轉爐吹煉的要求,從開爐到現在長達三個月沒有出現因工藝、設備上的問題高爐休風,這在國內是十分罕見的。”曾在山東鋼鐵、盛隆鋼鐵等鋼鐵廠工作過的黃良鵬感嘆道,柳鋼人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激人奮進。在他看來,高爐開爐前的砌磚、裝料、烘爐、設備調試、安裝等各項準備均達到了“完美指數”。
對此,設備點檢兼安全員宋育熠感受至深,2020年5月高爐本體試壓試漏時,只檢測出不到500處漏點,大大低于行業平均3000處漏點。宋育熠認為,這一切得益于柳鋼人認真負責的進取態度,作為高爐建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焊接操作,現場工作人員都按照制作工序標準、規范進行嚴格管控,每一次關鍵部位施工都會有職工24小時跟蹤設備安裝調試。同時,煉鐵廠在總包項目中積極主動介入,并主導了建設與調試工作,這也為高爐投產后穩順生產打下牢固的基礎。
除此之外,1號高爐開爐以來,在邊建設邊生產的背景下,柳鋼集團煉鐵廠支援人員、十一冶運營及維保操作人員勇接鑄鐵第一棒,實行24小時連續鑄鐵,直至鐵鋼平衡態勢漸趨穩定。期間,參與鑄鐵的人員和設備都經受住極限考驗,打破單臺鑄機日鑄鐵量紀錄,最高達2322噸。通過開爐大鑄鐵攻堅,1號高爐開爐達產期間免受鐵鋼不平衡影響,為新高爐生產穩定、優化提供有力保障。同時,理順了鑄鐵外包運營人員配備和操作技能培訓,完善了現場設備設施的運行及維護管理,順利完成系統投產的全線磨合。
“一號鐵口的光纖收到光信號了嗎?”“收到!”“好!我們繼續檢測下一個光纖信號”……這是柳鋼集團東信公司智能化事業部防鋼項目小組在基地現場進行鐵水跟蹤系統調試時的一段對話。在1號高爐投產后不久,他們便穿梭在高爐爐底區域、機房等各處調試設備,在第一時間將收集好的數據進行交底、討論研究和項目設計記錄,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1號高爐主參數生產實時數據的移動端發布,及時將1號高爐本體、上料、熱風爐三大系統PC端實時數據發布以及MES基礎數據上傳,為煉鐵生產實時監控和信息化管控保駕護航。
也正是各系統、各部門、各工序間的無縫連軸作業,“柳鋼速度”“柳鋼質量”經受住了風雨的考驗。
2020年9月19日,1號高爐爐頂設備因暴風雨突發緊急停電,由于平時應急預案落實到位,在不到十分鐘的時間里緊急啟用備用電源,在各崗位的聯動操作下,生產很快就恢復正常。
在1號高爐生產取得完美開局的同時,2號高爐建設也在快馬加鞭建設中。
“2號(hao)高(gao)爐(lu)只用了(le)(le)80天就(jiu)完成高(gao)爐(lu)內部砌磚,這是難以想象的。”莫(mo)朝興介紹,得益(yi)于(yu)各(ge)部室、單(dan)位包括各(ge)施工(gong)單(dan)位間的緊密協作以及1號(hao)高(gao)爐(lu)建設(she)的成功(gong)經(jing)驗,2號(hao)高(gao)爐(lu)在高(gao)爐(lu)本體與輔助(zhu)設(she)施工(gong)程建設(she)中均按下了(le)(le)“快(kuai)捷鍵(jian)”。不久(jiu)的將來,2號(hao)高(gao)爐(lu)將實現全面投(tou)產(chan)。“柳(liu)鋼奇(qi)跡(ji)仍(reng)在進行(xing)中!”莫(mo)朝興自信(xin)地說道。